人民网转载徐康宁教授发表在《环球时报》上的时评:美国经济“东山再起”为时不远
一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国情咨文报告”都会引人注目,今年也不例外。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坦承美国在许多方面已落后于世界,尤其是基础设施、基础教育、部分技术领域等。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的高铁和机场不如中国,基础教育不如韩国,就业情况更是不如很多国家。其中,奥巴马四次提到中国,举的都是中国新成就的例证。
不过,正如奥巴马国情咨文报告中反复提到的,美国有许多根深蒂固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足以让美国继续保持强大的优势,那就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
美国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世界上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最尖端的技术,大部分还是出自美国;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产业首先是从美国出现,谷歌、脸谱也是源于美国的创新。美国也在一些产业和领域被其他国家超过,如汽车产业、电器产业被日本超过,液晶显示器和高清电视产业被韩国超过,无线通讯产业被法国、芬兰超过,但经过新一轮的创新,美国又在一些领域重新确立领导者的地位,具有了新的更强的优势。
苹果公司可称是最典型的案例。美国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在计算机制造、电子音乐设备、移动电话等方面超越所有竞争对手,重新确立独特的优势,完全凭借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仅让iPod、iPhone、iPad风靡世界,而且改变了国际产业格局。
美国的创新能力源于它有最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其拥有的大批优秀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人才资源。美国的顶尖人才世界第一,其他国家可能很多年甚至永远都难以超过它。过去100多年来,美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人数,比除美国以外获奖最多的前四位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化学奖获得者人数,与获奖数排在第二位到第四位的三个国家总和相当;经济学奖获得者人数,则超过除美国外的世界各国总和。
美国的创新能力之所以强,与这个国家的人才政策和创新机制有关。对于优秀科技人才,美国是世界上实施最宽松移民政策的国家,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从世界各地流向美国,每年数十万国际留学生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美国。美国大学的科学研究一般都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很强。对比之下,我国的大学研究脱离实际的现象很严重,许多成果仅用于评职称、评奖,永远无法转化成为生产力。美国做到了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就来自于企业,这一点也是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难以企及的。
美国虽然目前经济还比较困难,但其国内正在酝酿一些重要的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极有可能引发新的产业变革。例如,新能源的创新就会给美国带来重大发展机会。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报告中也重点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按照他的构想,2015年之前,美国的公路上将有100万辆电动汽车在行驶,居世界第一;2035年前,美国85%的人将用上清洁的新能源。此外,美国将启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再造计划,将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机场、车站和学校。按照美国的目标,未来5年内,高速无线网络将覆盖98%的居民;未来25年,85%的美国人将使用上高速铁路。仅高速铁路和高速无线网络的建设,就会为美国经济创造巨大的需求。
应该承认,美国人是有创新精神的。正如奥巴马在报告中所举的一个例子,一位有两个孩子的55岁的母亲,为了适应新环境,重新回到学校去读生物技术学位,美国的研究机构、企业和个人正在为新环境而加快创新。美国政府为激励创新也正在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包括税收政策的支持。凭借这种创新能力,可以说,美国经济上的“东山再起”为时不远。前一阶段,国内外媒体总在热议中国最快在何时能超过美国,如果想到美国不出几年有可能会“东山再起”,热议中也会多一些冷静,至少会多一个观察视角。
美国经济“东山再起”会强化美国的优势地位,我们有必要及早认识。另外,美国的“东山再起”也未必是坏事。美国经济繁荣了,也会对中国的产品提出更大的需求。如果美国大规模建设高铁,倒是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有利契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深刻认识科技创新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
原载2011年01月28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