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通知

2010年管理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征文通知

发布时间:2011-03-11访问量:656

2010年管理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征文通知

由江苏省管理学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主办的“2010年江苏省管理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征集与优秀论文评奖活动”将于20116月举办。本次活动将在全省各高校管理学科征集优秀的研究生论文,聘请管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进行评审,编辑并出版论文集。经过专家组的审核后,被录用的论文作者届时可以亲临会场做学术报告,与管理学领域的精英直接面对面,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学术心得,更可以聆听和了解来自不同学校知名学者高层次的学术报告。本届活动将评选出相应的奖项并颁发奖金。

一、征文范围

本次征文范围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等管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征文主题主要围绕:

1. 管理科学的方法论与基本研究方法

2.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3. 运筹和运作管理相关研究

4. 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

5. 金融工程与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6. 区域发展与政策若干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

7. 社会系统与重大工程系统的危机/灾害控制

8. 公共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论文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主题突出,论据充分、内容充实、新颖、创新、实用、言简意赅,字数6000字左右。

2、投稿格式:①文标题(中、英文对照);②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对照);③作者单位(中、英文对照);④摘要(中文150-300字、英文100-150字),摘要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应能给读者关于文章内容的足够信息,它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而论文的标题、背景信息、作者过去的研究及将来的计划和相同的信息都不应在摘要中出现;⑤关键词(中、英文对照5个左右);⑥正文;⑦参考文献(限公开发表的文献)按文中引用次序排列(引用处应加角码([  ]),顺序为:[杂志]:作者、刊名、年、卷(期)、页码(起止)。[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者、年、页码[起止]。专利为国别、专利号.

3、文稿中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计量单位要前后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SI单位)。

4、文稿应打印清楚,文字、图表均应清晰可辨。文中专业符号、外文字母、大小写、英文与希腊文和正、斜体都要标写清楚,用作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高低层次分明,章节清楚,四级标题标清楚,插图用激光打印(图中的文字和正文一致)。

5、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以用Visio,AutoCAD,Origin,Matlab,MathematicaExcel(等软件绘制生成)并直接剪贴到Word文件中的矢量图为佳,图中的文字须标明清楚,表格采用三线表。

6、提供至少一个可靠的E-mail地址,并在稿件最后注明联系人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详细的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手机、电子信箱。

7、所投的稿件必须是未公开发表的,学术必须严谨,文责自负,凡涉及抄袭稿件的本中心将在网站公布。

8、投稿格式参见投稿论文模板,页数不少于5页。

三、论文出版与奖励

江苏省管理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优秀论文颁奖,对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表彰并发相关证书,邀请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学术报告,专门出版优秀论文集,并将优秀论文优先推荐到相关学术期刊发表。

本次征文活动,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分别设奖,其中:

1)博士研究生组: 获奖比例不低于参与人数的30%。设特等奖1(奖金9900),一等奖3(奖金7000/),二等奖8(4000/),三等奖24(2000/),优胜奖若干名(奖金500/)

2)硕士研究生组:获奖比例不低于参与人数的30%。设特等奖1(奖金8800/),一等奖5(奖金6000/),二等奖8(3000/),三等奖32(1000/),优胜奖若干名(奖金500/)

3)凡投稿符合要求的稿件均可获一定的奖励。

四、重要日期

截稿日期:2011331

公示评审结果:2011510

五、投稿及联络方式

投稿及咨询请通过电子信箱jsglxcxzx@pub.seu.edu.cn投稿时,邮件标题请注明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和投稿论文是属于哪个主题的,以利于对稿件进行分类(如你是博士研究生,投稿的论文是关于第4个主题“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请将投稿的邮件主题写为“博士研究生+4)。投稿时,请注意本中心收到稿件会自动回复邮件,收到回复邮件则说明稿件被收到,否则请与中心联系以确认稿件是否被收到。

 

 

 

 

 

 

 

 

 

江苏省管理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2010.11


投稿论文模板

 

IT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三,欧阳六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技术获取模式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分,对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我国的IT企业为研究对象,将技术的获取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力量的参与程度划分为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外部购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技术获取;技术战略;新产品开发;IT产业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则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获取模式作为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2 技术获取的相关研究回顾

2.1 技术获取模式的分类研究

2.1.1 技术获取模式的分类

中外学者对于技术的获取模式有不同的分类方法。Dussauge Hart曾将技术获取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合资公司、外部契约研发、技术授权、直接购买最终产品五种形式[2]

 

公式中的变量一律斜体,函数如maxlnsin()、s.t.等用正体

特别注意:正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不能遗漏或颠倒。序号置于方括号内,排列在文中相应位置右上角;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均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示。所引文献的页码、出版年代,均标于文末参考文献中,正文中不标注。

 

1  技术获取模式分类(小五黑,居中)(图表一定要有名称)

年度(六宋)

 

 

 

 

 

 

 

变量(六宋)

A

F

 

 

 

 

 

注:(六宋)               

资料来源:(六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BJY0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00123456

作者简介:张三(1968-,男,汉,浙江省杭州市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S2

P1

P2

产业供求(六宋)

 

 

 

 

 

 

 

1 企业同质性条件下企业自由的进入和扩张导致租金的耗散

  

参考文献:(居中. 注意: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在此处应均有体现)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

[1] Artzner P, Delbacn F, Eber JM, et al. Thinking coherently [J]. Risk, 1997, 10: 68-71.(六宋)[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期刊题名,():起止页码. 或(需要标注卷号的)——[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期刊题名,,():起止页码.

[2] 崔雪松,王玲.企业技术获取的方式及选择依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1(2):141-144.

[3] Dussauge P, Hart S, Ramanantsoa BG.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M].New York: John Wiley,1992.

[3] 李京文.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人名后不加主编合编

[4]钟文发.非线形规划的应用[A].赵威.中国运筹学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256-266.

[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特别注意:外文文献一律姓前名后(姓不能缩写;姓、名之间不用逗点,空一字格;名字可以缩写,多个缩写字母之间不用缩写点,不空格),多个著者之间使用逗点,作者不超过三位,全部列出;超过三位,列前三位,后加 et al. 所列项目、使用标点以及排列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忌用中文叙述外文。

(空一行)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Firms’ 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 Mod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n Chinese

 

                          ZHANG San, OUYANG Liu-qi

(1.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expands widely and rapidly.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r its effects on constructing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sustainable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Now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on the effect from the entering FDI to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positive spillovers or negative spillovers. In fact the final result in the most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es

Key words: Work safetyARIMA modelBP modelRBF modelGRNN mode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