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东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东南大学江苏全球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成功召开。东南大学副书记、副校长刘波、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勤等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邱斌教授主持。该次会议以学术研讨为主,出席会议代表共约140余人。
在16日上午的大会主旨报告中,有五位教授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的不同视角作了十分精彩的学术演讲,主旨报告的主持人分别为东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刘修岩、《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郑红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所长裴长洪教授以“理论与实践:全球价值链与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为主题从全球价值链作为切入点,首先详细阐述了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贸易政策背景,主要表现为:一是贸易政策通过减少“距离”、降低成本以实现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二是第一代FDI和第二代FDI政策的巨大差异;三是相对于以往WTO的多边主义,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更有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随后,裴长洪教授描绘和阐述了中国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新特征:一是优势装备和产能加快出海;二是境外投资、工程承包带动装备出口快速增长;三是推动业务创新;四是合作对象形成“一轴两翼”。最后,裴长洪教授根据目前中国国际产能合作的现状对未来产能合作发展趋势和实现路径提出了精彩独到的见解。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Jacob Kurien教授则以“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为主题做了主旨发言。Jacob教授首先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途径世界五大洲65个国家,涵盖了全球60%的经济体,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平台。而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条件之一是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实现双边经济共同发展和繁荣。随后,Jacob教授更进一步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已成必然。
来自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徐康宁教授从优化要素配置视角发表了以“供给侧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为题的主旨报告。徐康宁教授首先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扩大有效供给,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优化供给结构。随后,徐康宁教授结合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学理基础,并强调在改革过程中既要保留中国特色,又要注重借鉴国外经验。最后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选择方面,徐康宁教授指出政策制定的本质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其中制度创新是关键。来自南京大学的校长助理范从来教授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性及其政策选择”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范教授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性、亚洲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位这三大方面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现状和改进措施,范教授强调,中国国际产能合作最优先的目标是适应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来自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邱斌教授则进一步从人才培养视角发表了主题为“产能合作中的国际人才培养机制”的主旨报告。邱斌教授指出,人才作为推动我国国际产能合作和改善贸易结构的新兴力量,政府部门提供专门人才培训、企业在投资国当地开办职业院校以及高校培养专业化国际型人才对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长期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下午,大会进行了三个平行的分会场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国际产能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对国际产能合作模式的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产业空间布局、制度创新与国际产能合作方式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政治经济学、“一带一路”国家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以及其他有关选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汇报和展示,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吴利华教授、东南大学金融素养理论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朱涛、东南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科中心主任助理陈健副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王学龙教授、《国际商务研究》编辑部主任金孝柏副教授以及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孙华平副教授等人作为分会场主持人和评论人对与会专家和学者的报告进行了点评。
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并合理地推动和实施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报告和积极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术界深化对新时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也可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政策参考,也为东南大学应用经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了高端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邱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