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调,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安全保障,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2024年金融科技与安全高端学术论坛”在东南大学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江苏省金融科技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东南大学金融安全大数据实验室承办,并由江苏省资本市场研究会协办。论坛旨在汇聚学术界的智慧,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创新与安全发展的前沿课题。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共襄盛举,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安全保障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实践路径。
01 论坛开幕式
论坛在东南大学九龙湖宾馆隆重开幕。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书记刘攀教授,东南大学社科处处长王禄生教授,以及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薛巍立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热烈欢迎各位嘉宾和学者的到来,并强调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安全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开幕式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星教授主持。
02 论坛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的上半场由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颖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教授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梁琪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版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的作用,发现该工具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强公司治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吴卫星教授则研究了国际贸易成本上升对中国家庭负债和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揭示了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家庭债务与投资行为的变化特征。刘莉亚教授围绕新一轮增量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逻辑展开讨论,强调了政策协同效果对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深远影响。
主旨演讲的下半场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尹威副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越教授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书记王正位教授分别带来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潘越教授探讨了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对债务人保护和银行信贷供给的双重影响,指出该制度既可能推动信贷供给增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王正位教授则以住房中介市场为例,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发现这一技术显著提高了经纪人的收入水平并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03 论坛分论坛
论坛设置了两个平行分论坛。分论坛一由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颖教授主持,分论坛二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李守伟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围绕“社会责任与企业韧性”、“供应链本地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人工智能与企业定价风险”、“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等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晔教授、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刘晓蕾教授、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长王修华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群姿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余明桂教授、暨南大学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创练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小芬教授、清华大学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刘悦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受邀发表演讲,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和政策建议。
在平行分论坛中,郭晔教授深入分析了企业在重大突发事件下承担社会责任对其韧性的影响,指出高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和恢复力。刘晓蕾教授的研究则聚焦于供应链本地化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认为本地供应链的扩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王修华教授则探讨了大型银行下沉的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强调政策应在普惠金融发展与风险防控之间取得平衡。张群姿教授通过文本情绪分析,研究了恐惧情绪在美国国债市场中的作用,揭示了情绪变化如何影响国债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张学勇教授分享了关于基金经理直播对基金业绩影响的研究,发现直播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提升基金表现。余明桂教授探讨了财政与金融协同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应,提出了财政与信用创造的协同机制,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本次论坛不仅汇聚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未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应携手共进,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保障领域的前沿研究。“2024年金融科技与安全高端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国内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还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