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应邀出席了我校第二届“华英文化系列讲座”,在作《我的生平》演讲时,他深情地对学子们说:“做研究,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有前瞻性,选择最有发展空间的领域。”
已经84岁高龄的杨振宁侃侃而谈。杨振宁说,回顾自己的学术历程,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吴大猷、王竹溪。从这两个人身上,他明白作学问的重中之重是:从事研究工作,一定要选择未来20年、30年、甚至40年有大发展的领域。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四年级时,找吴大猷指导他写学士论文。当时,西南联大对学士论文的要求是,必须写出自己对某一领域最前沿研究的看法。吴大猷给了杨振宁一篇讲分子物理的文章,这是当时物理学最前沿最热门的话题。“我很幸运,在分子物理刚萌芽的时候就走了进去,最后取得事半功倍的研究成果。”杨振宁说。
后来在西南联大研究生院读书,杨振宁请王竹溪指导他做硕士论文。当时,王竹溪正在研究刚刚发展的统计力学,便把统计力学介绍给了他。这恰好又是一个20世纪大有发展的领域,现在依然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由于始终走在学术前沿,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以宇宙不守恒理论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杨振宁又在规范场理论方面大有作为。“我经常对我的研究生说,做学问,搞研究,技术上的工作要做,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你研究科目的最前沿的东西,选择一个最有发展空间的领域,这样,以后你的研究工作就会很容易。”杨振宁说。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