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艳艳,博士、副教授、硕导。浙江省杭州市人。2001年获得浙江大学企业管理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浙江大学劳动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1月至2011月6月,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8月至今,就职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哈佛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MIT斯隆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办公地点:九龙湖经管楼A303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联系电话:(86)25 52090739科研及教学项目:
[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促进江苏省低收入群体就业的研究”, 2014.1-2015.12/主持[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初始禀赋、资源配置与教育扩展对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 2011.1-2013.12/主持[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社会经济特征的代际传递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2009.8-2011.6/主持[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及实证研究:基于代际传递理论的视角”,2012.1-2014.12/参与[5]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四川省社会经济数据库建设研究”,2009.3-2010.12/参与[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转型的经验研究”, 2005.1-2007.12/参与[7] 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项目资助课题“私有化及其对企业业绩和员工行为的影响: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实证研究”,2002.7-2004.6/参与[8]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项目“杭州市滨江区城市化过程中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2002.4-2002.11/参与专著及论文:
[1] Are There Laws of Innovation? Part I: Introduction, Institute of Glob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orking Paper No.39, October 2015 (with Lawrence J. Lau)[2]Causal Inferences: Identical Twins Help and Clarity about Necessary Assumptions is Critical,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Vol. 127, 2015 (with Vikesh Amin, Jere R. Behrman, Hans-Peter Kohler and Junsen Zhang) http://dx.doi.org/10.1016/j.socscimed.2014.12.012[3] Cross-sectional schooling-health associations misrepresented causal schooling effects onadult health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Adults Twins Survey,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Vol. 127, 2015 (with Jere R. Behrman and Junsen Zhang) http://dx.doi.org/10.1016/j.socscimed.2014.11.011[4] 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第10期(与刘修岩合作)[5] 初始禀赋、资源配置、教育扩展与教育公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年第3期 (与刘震、周承川合作)[6] 农民工的权益与幸福感——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 2013年第8期 (与刘靖、毛雪峰合作)[7] The End of Cheap Chinese Labor,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26(4), 2012 (with Hongbin Li, Lei Li, and Binzhen Wu)[8] 人民币汇率对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金融研究》 2011年第2期 (与李宏彬、马弘、徐嫄合作)[9] 企业规模对职工工资的影响:来自中国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 《金融研究》 2010年第2期 (与陈凌、李宏彬、周黎安合作)[10]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Return to Health: Evidence from Chinese Twins, Ph.D. Dissert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2008, Publication Number: AAT3363229; ISBN: 9781109225686.[11] Adjusted Estimates of United States-China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 An Update,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Vol. 11 (3), 2006 (with K.C. Fung and Lawrence J. Lau)[12] 从政府到市场:国外国有企业民营化文献综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4年第3期 (与陈凌合作)[13] 就业机会与就业能力-杭州滨江区农转非人员就业的调查研究 《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 (与陈凌、董华英合作)获奖情况:
[1] 2013年获东南大学“第二十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提名奖[2] 2014年获蓝风国际奖教金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