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会计系Seminar综述——上市会影响公司的税收筹划行为吗 ?

发布时间:2014-01-20浏览次数:684

    2013年11月22日下午,题为“上市会影响公司的税收筹划行为吗 ?”的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九龙湖校区经济管理学院B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财务与会计系承办,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系主任陈志斌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经管学院部分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公司税收筹划行为的影响因素、程度和经济后果一直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至今仍然不多。与此同时,关于上市成本的研究范围还比较局限,尚未有所得税成本视角的研究。基于此,王亮亮博士立足于Scholes et al.(2002)提出的有效税收筹划分析框架,在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中导出论文主题:从税收筹划行为角度,研究公司上市以后税收筹划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间接获得公司上市以后所得税成本变化的经验证据。第二部分首先主要回顾税收筹划行为领域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3个研究假设:假设1: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下,公司上市后税收筹划激进程度下降;假设2: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下,公司上市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激进程度下降程度更大;假设3: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下,公司上市后,债务水平与税收筹划激进程度下降程度正相关。第三部分介绍研究的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选取2002年-2006年间在A股首发上市的319家公司作为初始样本,按照一定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后,形成论文研究的最终样本,共计164家IPO公司,984个观测值。论文构建了四个衡量公司税收筹划激进程度的因变量,并建立水平模型和基于“双重差分”方法构建的变化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上市与公司税收筹划行为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首先,分析上市前后税收筹划激进程度变化发现:公司上市后税收筹划激进程度下降。假设1得到支持;其次,对比上市前后税收筹划激进程度,结果表明公司上市后税收筹划行为得到了显著地抑制,同样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最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所有模型都在10% 的水平上统计显著,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但不同模型具体结果有所不同。第五部分为上市后公司税收筹划行为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本文构建了“变化模型”用以检验公司IPO后税收筹划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表明国有企业较之非国有企业在 IPO后实际税率提高更多;避税程度与负债水平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水平(MGT)与长期实际税率变化正相关;公司IPO前避税程度越高,上市后避税行为被抑制的程度更大,公司所得税成本提高得越多。在第五部分假设2和3得到了验证。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第六部分分别加入总应计利润、行业虚拟变量和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值,剔除存货密集度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论不发生改变。最后为本文的研究结论:(1)公司上市以后当期实际税率和长期实际税率都显著提高,表明公司上市后税收筹划行为明显减少;(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实际税率提高更多,表明国有企业上市后税收筹划行为更为显著地减少;(3)债务水平与公司上市后实际税率变化正相关,表明债务水平越高,公司上市后税收筹划行为减少得越明显。

    王博士的研究发现不仅获得了税收筹划行为影响因素方面的经验证据,丰富了税收筹划领域的研究文献,而且也获得了公司上市后所得税成本变化的经验证据,对实务部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在论文最后王博士指出,后续学者们可以从其他非税收成本,如税务稽查成本、税收筹划行为本身的交易成本等视角,基于企业发生的特殊交易或事项等展开研究,获得更多上市影响公司税收筹划行为路径方面的经验证据,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王亮亮博士为我院师生呈现出一场深入浅出、精彩纷呈,见解深刻的学术报告,并在学术交流环节,对于我院其他老师与同学主要围绕选题思路、实证软件运用、样本数据获取、控制变量选择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给予耐心、满意的解答。

    研讨会最后财务与会计系陈志斌教授进行了总结和点评:王亮亮博士报告论文内容丰富充实、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法得当、数据详实;报告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井然有序。本次研讨会既加深了在场师生对税收筹划问题的理解,更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专业课程的研究动力和学习兴趣。

    全场师生对王亮亮博士给予热烈掌声和由衷的感谢!届时研讨会圆满结束!

 
 
朱兆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