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讲座---业绩门槛与首发公司盈余管理

发布时间:2014-11-10浏览次数:588

报告题目:业绩门槛与首发公司盈余管理

报告人:刘博博士

主持人:陈志斌教授(东南大学财务与会计系主任)

报告时间:20141110日下午100

报告地点: 九龙湖经济管理学院B201会议室

报告主要内容:

结合我国业绩门槛调节首发市场竞争的制度背景,分析竞争对首发公司盈余管理策略的影响。我国证监会对申请首发公司设定最低的业绩要求,即业绩门槛。为了遏制首发公司恶性竞争,20065月,证监会提高了首发公司业绩门槛,减少首发市场供给。随着业绩门槛提高,低质量公司再难以进入首发市场,一方面,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提高、打折减少,公司为应对投资者的盈余管理水平减弱;另一方面,公司间相互模仿、区分的动机随着业绩门槛提高而减弱,公司应对其他公司竞争的盈余管理水平也会降低。总之,提出,随着业绩门槛提高,首发公司应对投资者及其他首发公司的盈余管理减弱。

研究发现,与业绩门槛提高前的首发公司相比,业绩门槛提高后首发公司可操控应计盈余管理及实际业务活动盈余管理水平均较低;业绩门槛作为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盈余管理的制度,对于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首发公司、国有首发公司及获得较多政府支持的非国有首发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较弱。鉴于业绩门槛提高抑制了盈余管理,首发公司承担的信息不对称成本降低,首发溢价显著下降;首发公司的业绩表现较好,上市后长期市场业绩及长期会计业绩均优于业绩门槛提高前的首发公司。

研究扩展了盈余管理的竞争理论。Shleifer2004)从道德视角提出,公司会为了应对竞争而采取盈余管理等不道德行为。然而,其并未关注盈余管理竞争策略的效率问题。与之不同,基于权衡理论提出,随着竞争缓解,投资者对公司估值提高、打折降低,公司间相互冒充、区分减弱,因此,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应对竞争的收益降低。可见,解释了公司应对竞争压力而盈余管理的效率问题,扩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扩展了首发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研究发现,首发公司为引导投资者估值、应对投资者打折而盈余管理(Teoh, Welch, and Wong1998Shivakumar2000),公司还会为了应对其他公司模仿而盈余管理(Fan2007)。在此基础上,研究表明,随着首发市场竞争变迁,公司应对投资者及其他公司的盈余管理发生变化。可见,研究表明,竞争压力对首发公司盈余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全面分析了业绩门槛条件下首发公司的盈余管理策略。已有研究主要关注门槛对业绩分布于门槛附近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业绩门槛会影响首发市场的竞争,因此,对全体首发公司盈余管理策略均有影响;而且,与业绩分布于门槛附近的首发公司相比,业绩远超过门槛公司盈余管理随着门槛提高而更显著地下降。

此外,为实施业绩门槛制度、推进国有股权私有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证证据。

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