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报告

学术前沿讲座——信息告知、劝说与疫苗接种:来自随机实验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06-18访问量:595

报告题目

信息告知劝说与疫苗接种:来自随机实验的证据

报告人(单位)

宗庆庆 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

主持人(单位)

浦正宁 副教授(东南大学)

邀请人(单位)

马超 副教授(东南大学)

时间地点

2021623日下午2:00腾讯会议:ID 849 741 438;密码 123456

报告内容简介

疫苗接种是预防慢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干预手段。疫苗接种作为慢病管理的有效措施,已在国际临床指南中得到明确规定。然而我国慢病患者(特别是60岁以上高危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却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高、医疗负担重、适宜人群疫苗接种率低的背景下,制定合理可行的疫苗干预政策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探索影响人群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慢阻肺患者疫苗接种率的有效制度设计。借助一项针对济南900多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的随机干预实验,本文使用双重差分科学评估了信息干预对患者疫苗接种率的作用。其中信息告知主要指告知患者流感的威胁、疫苗的有效性和副反应的知识。通过对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流感季节疫苗接种等变量的考察,本文主要发现:(1)建立在科学可信信息基础上的劝说能有效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因果效应约11%。这一结果在控制了人口特征以及患者的认知能力、风险偏好等一系列变量后仍保持稳健。(2)机制检验发现,信息干预带来的知识效应巨大,患者对疫苗有效性和副反应的认知明显改善。但患者对疾病发病率的认知并未明显改善。(3)微观个体层面的异质性分析显示,信息干预提高患者疫苗接种率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人群异质性。第一,认知能力越高的人群,信息告知的作用就越大;第二,越是偏好风险的人群,越容易在信息干预下选择接种疫苗;第三,遵医嘱的人群,越容易在被劝说后接种疫苗;第四,患者初始认为疾病威胁越大、疫苗的有效性越高和副反应越小,劝说的效果越好。4)从宏观层面看,信息干预提高患者疫苗接种率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和社区异质性。其中,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的劝说效果(21%)大约是城市(9.6%)的2倍。从政策角度看,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推动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报告人简介

宗庆庆,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投资经济学等。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Research Policy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中英文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得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委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各一项,主持或参与财政部、卫计委等国家部委委托的横向课题多项。参编《PM2.5减排经济政策》、《中国PPP市场透明度报告》等论著。现担任Research Policy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和《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等国际和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