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速递

丁肇中:奋斗在尖端科学最前沿的开拓者

发布时间:2005-09-20访问量:287

  略带花白的小平头、充满学者气息的眼镜、整洁的西装加领带,每次见到丁肇中,他都是这样的打扮。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总是神采奕奕。

 

  自从2002年丁肇中邀请东南大学参与他所主持的空间技术研究以来,他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东南大学,记者也就有幸每年都能接触到这位大家。但即使这次是第四次见到他,记者还是不相信眼前的这位精神矍铄、看上去只有50出头的物理学家已经年近古稀,因为他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了活力和智慧,始终奋斗在国际尖端科学的最前沿。

  2002年,丁肇中经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了东南大学加入他所领导的空间技术研究这一世界最前沿科研项目。东南大学“一号研究工程”是“寻找宇宙中反物质和暗物质”(简称AMS)计划的一部分,AMS实验是由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国际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物理实验,整个计划耗资1000亿美元,目的是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和测量宇宙线的来源。

  不过,丁肇中此次来到江苏,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江苏省政府科技顾问。在9月9日的报告会上,丁肇中就基础科学研究与江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幽默而又深入浅出的演讲,博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报告刚开始,丁肇中就自嘲说,基础科学是花钱最多的,希望江苏省长千万不要听物理学家的建议。朴实的话语,引得在场人士一片笑声。随后,丁肇中展示了一个不断生长的“金字塔”,他解释说,塔底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尖端科学,而这些位于塔尖的尖端科学在当时则被认为是“没有用”的科学,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为人们接受并普遍应用于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所以,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的,基础科学的研究同样重要,它是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

  长期在美国工作,使得丁肇中回到南京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告诉记者,在南京秦淮河边走了走,有了一种叶落归根的感觉,所以他也很乐意和南京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丁肇中现在兼任东南大学吴健雄工学院名誉院长和名誉教授,同时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兼职教授。当记者问起他对江苏的科技发展有没有具体的建议时,丁肇中露出了孩子般的腼腆。他诚恳地说,当初江苏省政府聘他为经济顾问时他没有答应,因为自己不懂经济,后来改为了科技顾问,但他始终觉得自己不够格。在对江苏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之前,他一时无法给出具体的建议。望着眼前这位一脸真诚和坦率的诺贝尔奖得主,记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不禁让记者想起了丁肇中去年11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讲时的情景。当时学生分别提了这样三个问题:“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丁肇中回答了三个“不知道”,现场的人们都大感意外。不过随后,丁肇中的“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去主观推断”的诚恳解释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让人们见识了他科学严谨的态度、朴实的治学精神和谦虚、诚恳的为人。这三个“不知道”的故事也在江苏被传为佳话。

 

 

  虽然此次来江苏主要是受省政府的邀请,日程安排很紧,丁肇中在会议结束后还是不忘他的研究,“忙里偷闲”来到东南大学,此时已是晚上8点多。一下汽车,丁肇中套上工作服,一头扎进AMS实验室,一会儿与学校科研工作者讨论相关问题,一会儿又打电话到国外实验室进行指示,充沛的精力全然不像一个69岁的老人。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丁肇中才踏着夜色匆匆离开,依然是神采飞扬。

 

 

  丁肇中 美籍华人,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3个月后随父母回中国。1956年只身赴美留学。1962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2年到1967年,他前后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来源:光明日报/郑晋鸣

  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发现J粒子并因此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个华裔诺贝尔奖得主,J粒子的发现,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誉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他又发现了胶子,通过实验证明了胶子现象,又一次轰动了国际高能物理学界。1983年他在日内瓦建造了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他领导的规模空前的L3实验组由美国、瑞士、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共43所大学和研究所的581位物理学家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高能物理实验组。目前他正在着手进行在宇宙空间直接探测反物质的实验,为人类揭开宇宙起源之谜。1994年丁肇中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