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活动

走进红色李巷,接受红色洗礼——经济管理学院机关党支部赴李巷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16访问量:686


春和景明,绿意盎然,正值满目生机时。513日,学院机关党支部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李巷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感悟红色李巷的精神内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洗礼,大家深受教育,倍受鼓舞。

李巷,村子虽不算大,却蕴含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农舍虽不显眼,却弥散着一股烽火硝烟的气息。这里,群山环绕,隐蔽偏僻,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既便于部队长期驻扎,又便于队伍及时转移,因而成为了新四军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落脚点。194111月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来到李巷及周边地区,溧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区,李巷则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由此开启了“苏南小延安”的辉煌历史。

走进李巷,一条条青石板路的蜿蜒,串起了一个个鲜明的红色印记;一间间农家小屋的斑驳,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陈毅、粟裕、谭震林、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高级将领曾在此战斗、生活过,村落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红色遗址,如新四军十六旅旅部、旅部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等旧址。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党史学习、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

来到钟国楚旧居,一张当年曾用过的八仙桌,镌刻着不平凡的岁月时光,桌上一盏马灯,仿佛看到了当年指战员挑灯夜战的场景。时任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的钟国楚,或一个人苦思冥想,分析敌情对策;或召集一群人集思广益,制定作战方案。正是这一个个不眠之夜的殚精竭虑,有力促进了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走进江渭清旧居,这间见证革命风云的小屋里,栩栩如生的江渭清塑像引人注目,给人以英武伟岸之气。江渭清,时任新四军十六旅政委、中共苏皖区委书记、苏南区行政公署主任,就在这不起眼的农家小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凝视这尊塑像,仿佛见到他当年组织指挥溧高战役、长兴战役、反顽战役时的矫健身影。

1938年秋,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驻防溧水李巷周边后,建成了地方组织的情报网,交通总站就设在李巷村。交通站旧址李孝廉家现设展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李巷地下交通站的形成背景及分布情况,让大家感受到战争年代通讯联络、情报互通、文件传递、干部护送等工作的惊险曲折,感知了递步哨、交通站等交通情报系统的神妙莫测。更让大家深刻的感悟到,红色交通线是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是坚不可摧的“红色长城”。

追寻一个个红色印记,倾听一个个红色故事,大家逐渐领悟了红色李巷的深刻内涵。红色李巷的“红”,是革命斗争的燎原星火,是先辈英烈的殷红鲜血,是民族复兴的火红理想。全体党员在此铮铮誓言:擦亮初心的红色底色,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把红色精神深入内心,永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赤子之心。

红色李巷从历史深巷中走出,她让大家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今,可以告慰先辈们,这里的乡村振兴已结出了丰硕成果。李巷的“走红”,正是以红色资源“领跑”乡村建设,村民们秉承这份精神底色,走上了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今天的李巷,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一间间小屋,错落有致;一个个小巷,曲径通幽;一条条小河,清澈见底。塘边,黄鹂戏耍于垂柳上,啼鸣着婉转的旋律;田间,麦浪起舞在微风中,弥散着沁人的清香;山头,群山逶迤于翠绿间,飘溢着山花的芬芳。昔日穷乡僻壤的小山村,通过乡亲们勤劳的双手,已蝶变成一幅宛如水墨江南的山水画卷,成为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这里曾经的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环境相对比便形成强大的历史张力,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李巷,不仅拥有不凡的过去,还有了非凡的今天。

春风化雨来,润物细无声。曾经的硝烟虽已远去,但战火中锻造的红色精神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历史是最好的教材,这堂生动的党课,让人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既被红色文化传扬的精神力量所感染,也为红色资源引领的乡村建设所感叹。大家身临其境,无不激荡起“不忘初心”的一腔热血,凝聚起“牢记使命”的一片丹心。

(供稿:姚建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