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修岩


刘修岩(1979.02),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区域经济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空间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学年会城市与区域专业委员会委员。《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Applied Economic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Habitat InternationalChina & World EconomyApplied Economic Letters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以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内的省部级奖励6项,并入选由第一财经|中国房地产金融发起的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计划,并被授予“2017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2021年获得由中国科学院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社科院三院院长联合签名颁发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优秀青年学者奖。

电子邮箱:lxiuyan320@seu.edu.cn

一、已发表的专著及论文

1、专著

[1] 《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12月第1版,独著。

[2] 《市场潜能、经济集聚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专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月第1版,独著

2权威刊物论文

[1] 刘修岩,杜聪,盛雪绒,容积率规制如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22年第4期。

[2] 刘修岩,王峤,吴嘉贤,快速轨道交通与企业创新,《世界经济》,2022年第7期。

[3]王峤,刘修岩,李迎成,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的创新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5期。

[4]梁昌一,刘修岩,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雾霾污染——基于人口密度分布的视角,《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2期。

[5]陈露,刘修岩,叶信岳,胡汉辉,城市群视角下的产业共聚与产业空间治理:机器学习算法的测度,《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5期,通讯作者。

[6]刘修岩、杜聪、李松林,自然地理约束、土地利用规制与中国住房供给弹性,《经济研究》,2019年第4期。

[7]刘修岩、秦蒙、李松林,城市空间结构与劳动者工资收入,《世界经济》,2019年第4期。

[8] 秦蒙、刘修岩、李松林,城市蔓延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增长?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经济学(季刊)》,2019年第2期。

[9]刘修岩、李松林,房价、迁移摩擦与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理论模型与结构式估计,《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10] 刘修岩、李松林、秦蒙,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管理世界》,2017年第1期。

[11] 刘修岩、秦蒙、邱斌,第三届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综述,《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

[12] 刘修岩、李松林、陈子扬,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与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7期。

[13]刘修岩、李松林、秦蒙,开发时滞、市场不确定性与城市蔓延,《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14] 刘修岩,空间效率与区域平衡:对省级层面的集聚效应检验,《世界经济》,2014年第1期,唯一作者

[15] 刘修岩、吴艳,出口专业化、出口多样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13年第8期,第一作者。

[16]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8卷第1期。

[17] 刘修岩、殷醒民、贺小海,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9期。

[18] 刘修岩、贺小海、殷醒民,市场潜能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基于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7年第11期。

[19] 刘修岩,集聚经济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20]梁昌一,刘修岩,李松林,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雾霾污染:基于人口密度分布的视角,《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二期。

[21] 秦蒙、刘修岩(通讯作者)、李松林,中国的 “城市蔓延之谜” ——来自政府行为视角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7期。

[18] 秦蒙、刘修岩(通讯作者),仝怡婷,蔓延的城市空间是否加重了雾霾污染——来自中国PM2.5数据的经验分析,《财贸经济》,2016年第11期。

[22] 李松林、刘修岩(通讯作者),中国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扁平化多维区域验证与经济解释,《世界经济》,2017年第11期。

[23] 章元、刘修岩,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2008年第3期。

[24] 邱斌、刘修岩,赵伟,出口学习抑或自选择: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的倍差匹配检验,《世界经济》,2012年第4期。

[25] 徐康宁、陈丰龙,刘修岩,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

[26] 邱斌、陈旭、刘修岩,空间集聚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16年第8期。

[27] 邱斌、唐保庆、孙少勤,刘修岩,要素禀赋、制度红利与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经济研究》2014年第8期。

[28] 陈旭、秦蒙、刘修岩,城市蔓延、动态外部性与企业出口参与——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财贸经济》,2018年第10期。

[29] Qiu  Bin, Wu Feifei , Tang Baoqing, Liu Xiuyan.Changing ComparativeAdvantage, Real Exchange Rate Impact and Sino–Japanese Trade FluctuationsChina & World Economy20166,SSCI

[30] LiuXiuyanZheng Jiangnan, and ZhouQiyao. The Chosen Fortunat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Evidence froma Geographic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Study,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9, SSCI

[31]Zhang Fan, Liu Xiuyan, and Li Songlin. How does urban renewal   affect housing price? Evidence from Beijing shantytown renewal plan, Applied Economic Letters, 2022,29(15)SSCI

[32]Wang Qiao, Liu Xiuyan(Corresponding author), Sam Tang and Du Cong, Land use policy and employment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 Habitat International2022,123(3), SSCI

[33] Wang Qiao, Liu Xiuyan(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Fan and Hu Tao, Subway and the Diffusion of Knowledge: Evidence from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2022.30(4),SSCI

[34]Jin Laiqun, Liu Xiuyan(Corresponding author),Sam Tang, High-technology zones, mis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mong cities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 Applied Economic2022,54(24),SSCI

3、其他刊物论文

[1]中国城市容积率规制强度估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城市问题》2022年第5期,第二作者。

[2]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有利于降低雾霾污染吗?《经济经纬》2022年第4期,第一作者。

[3]高铁开通与中国农村减贫--来自遥感数据的证据,《世界经济文汇》2022年第1期,第二作者。

[4]城市群多中心城镇体系与农村减贫,《财贸研究》2022年第4期,第三作者。

[5]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成长:理论逻辑与中国实践,《经济管理》,2021年第12期,第二作者。

[6]摩天大楼与中国城市增长,《中国经济问题》2021年第5期,第二作者。

[7]城市经济学模型与实证方法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第一作者。

[8]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兼论城市群规模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一作者

[9]2FDI是否促进了中国城市的郊区化?——基于卫星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检验,《财经研究2016年第6期,第一作者。

[10] 城市蔓延提高了家庭的居住碳排放水平吗?——来自中国南方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一作者。

[11] 对外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区域的城市集中——来自中国省级层面数据的证据,《财贸研究》,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12] 市场潜能与城市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一作者。

[13] 出口贸易是加重还是缓解了我国的空气污染基于PM2.5SO2数据的实证检验,财贸研究》,2017年第1期,第一作者。

[14] 城市蔓延是否带来了我国城市生产效率的损失?——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15年第7期,第二作者。

[15] 集聚经济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16] 所有制影响企业从集聚中获得的收益吗?《世界经济文汇》,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17] 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数据的再检验,《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第一作者。

[18] 出口贸易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第一作者。

[19] 集聚经济、要素禀赋与产业的空间分布,《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材料——国民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全文索引,第一作者。

[20] 示范还是挤出? FDI对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溢出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11年第5期,第一作者。

[21] 基于连续距离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财经研究》,2012年第10期,第二作者。

[22] 集聚经济与企业区位选择:基于地级区域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10年第10期,第一作者。

[23] 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财经研究》,2010年第5期,唯一作者。

[24] Spatial Externalities     and RegionalIncome InequalityFrontiers ofEconomics in China,     2010(5),第一作者。

[25]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的综述,《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唯一作者。

[26] 教育与农村贫困消除——基于上海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0期,第一作者。

[27] 市场潜能、人口密度与非农劳动生产率,《南方经济》,2007年第11期,第一作者。

[28] 城市体系中的规模借用与功能借用——基于网络外部性视角的实证检验,《城市问题》2017年第12期,第一作者。

[29] 中国产业的空间动态发展模式及其成因——兼论城市体系扁平化,《财贸研究》,2018年第7期,第二作者。

[30] 多中心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17日版,第一作者。

[31] 优化土地空间配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224日总第2112,第一作者。

二、科研与教学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体系规模分布的形成机制与经济影响研究”,2018-2021,主持。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转型背景下城市蔓延的形成机理与经济效率影响研究2015-2017,主持

[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产业集聚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研究2010-2014,主持。

[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新常态下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与调控政策研究2015-2018,子课题负责人。

[5]江苏省哲科规划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增加江苏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意义与发展途径研究2012,主持。

[6] 江苏省社科研究基地项目江苏新型城镇化的难点、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2014.1-2015.12,主持

[7] 江苏省哲科规划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江苏小城镇建设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2013.9-2014.12,主持。

[8] 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资助计划中国城市蔓延的测度及其经济与环境效应研究” 2014-2016,主持。

[9]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集聚经济、交通基础设施与企业区位选择:来自长三角的证据2010-2012,主持。

[10] 日照市规划局招标课题日照市北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研究2011-2012,子课题负责人

[1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城市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研究2011-2014,参与。

[12] 江苏省哲科规划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十二五期间江苏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研究2012,参与

[13] 江苏省哲科规划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推进江苏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内涵及政策研究2013,参与

[1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经济地理角度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2008-2011,参与。

[1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空间集聚、跨区域城乡统筹与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2010.1-2012.12,参与。

三、获奖情况:

[1] 2007年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双星论文(博士论文)奖.

[2]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1.

[3] 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3.

[4]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1.

[5]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1.

[6]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2.

[7]江苏省第九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1.

[8]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3.

[9]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4.

[10]第二批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

[11]第四批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2]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青年学者奖.



返回原图
/